在韓城的山間,隱藏著許多古老的土窯洞。這些窯洞,是歲月的見證者,也是我童年時光的溫馨回憶。每當夏日炎炎,或是冬日寒風凜冽,窯洞總能以其獨有的方式,為我們帶來溫馨與安寧。
小時候,我隨父母回到外婆家。那是坐落在半山腰的一座窯洞,由石頭和泥漿搭建而成。走進去,一股涼爽的空氣撲面而來。窯洞內部寬敞明亮,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那斑駁的墻壁,仿佛在訴說著歷史的滄桑。墻角堆放著一些農具和生活用品,顯得井然有序。窯洞內部空間雖不大,但布局合理,功能齊全,墻的另一邊擺放著一張桌子和幾把椅子,顯得古樸而雅致。墻的正中間掛著毛主席的照片,那是外公年輕時的信仰象征。窯洞里還有一間地窖,里面溫度低得恰到好處,夏天時,外婆會將西瓜和蔬菜放入其中冷藏。等到晚上,一家人圍坐在窯洞中,品嘗著冰涼的西瓜,那是夏日里最愜意的時光。冬天時,地窖則成了儲存食物的好地方,外婆會將柿子晾曬在外,掛上霜后,甜味讓人回味無窮。窯洞里還有一鋪土炕。立冬前后,外婆便會將柴火塞進炕中,不一會兒,整個窯洞都變得暖洋洋的,躺在炕上,聽著外面呼嘯的風聲,卻感覺不到絲毫寒冷,那種被溫暖包圍的感覺,至今仍然讓我難以忘懷。
窯洞外是一片開闊的院子,院子里種滿了各種花草樹木。春天,院子被五彩斑斕的花海所包圍;夏天,綠樹成蔭,蟬鳴陣陣;秋天,金黃的樹葉鋪滿地面;冬天,雪花紛飛,銀裝素裹,無論哪個季節,院子都是我們玩耍、嬉戲的好地方。在窯洞的日子里,外公會給我們講述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中國歷史,那些關于革命、奮斗的故事總是讓我們聽得津津有味。外婆還經常給我們做各種美食,“油坨子”是韓城的特色小吃之一,韓城餛飩則以排骨湯打底和豐富的配菜著稱,每次品嘗都讓人回味無窮;羊肉饸饹則是用羊肉熬制的高湯搭配手工壓制的蕎面,味道鮮美無比。這些美食不僅滿足了我們的味蕾,更成為了我們對家鄉的深深眷戀。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漸漸長大,離開了那個充滿回憶的窯洞。然而,每當想起那段時光,我的心中總會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動,那些關于窯洞的記憶,仿佛一部短片電影,在我的腦海中反復播放。如今,雖然我已經遠離了那個小山村,但窯洞里的那些美好時光卻永遠鐫刻在我的心中,它們是我成長路上的寶貴財富,是我面對困難與挑戰時的力量源泉,每當我回想起那些溫馨的畫面,心中便充滿了感激與懷念。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離開農村前往城市尋求更好的發展,這使得許多像外婆家這樣的土窯逐漸被廢棄,或改造成了其他用途的建筑,每當看到這些曾經充滿歡聲笑語的窯洞變得空蕩蕩的時候,心中總會涌起一股莫名的失落感。它們是我們民族歷史和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值得我們去珍惜和傳承。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里,我們或許很難再找到像窯洞這樣的地方來安放我們的心靈。但我相信,無論走到哪里,那些關于家鄉、關于親情的回憶都將永遠陪伴在我們身邊。它們如同一盞明燈,照亮我們前行的道路,又如同一首老歌,讓我們在忙碌之余找到片刻的寧靜與慰藉。
每當夏日來臨,酷暑難耐時,我總會不由自主地想起小時候住過的窯洞,想起那個涼爽宜人的夏天。雖然現在我已經離開了家鄉,但那些關于窯洞的記憶卻永遠銘刻在我的心中。它們是我成長路上的寶貴財富,也是我不斷前行的動力源泉。在未來的日子里,無論我走到哪里,都永遠不會忘記那個讓我魂牽夢繞的地方——韓城窯洞。(漢鋼公司 陳 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