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逢重陽,金菊吐蕊,暗香浮動。那些與老者們相關的記憶碎片,總在此時悄然漫過心湖。兩次不期而遇的溫暖,恰似溫潤的玉籽,在記憶深處漾開層層漣漪,讓我讀懂歲月褶皺里,那份未曾宣之于口的牽掛。
初遇是在志愿服務的時候,殘陽如錦,斜斜鋪在老槐樹上,樹下坐著一位鬢發如雪的老奶奶。她衣袂雖舊,卻洗得潔凈平整。聽見我們的問候,眼睛里瞬時生出幾分茫然,許是耳朵聽不清這世間曼妙的聲響了。待看清我們眼底的笑意,她便牽起我的手,語氣熱忱:“快到家喝點熱茶吧。”她朝田埂輕喚她的老伴,不多時,一位手握鋤頭的老爺爺快步走來,臉上滿是憨厚的笑,眼角的紋路里盛著夕陽的暖。
我們往院里走去,推開窯洞木門時,一股清冽的氣息襲來。昏黃的燈光下,薄褥整齊地鋪在土炕上,墻角堆疊的碗筷,瓷面被歲月蹭得發亮。我和同事瞥見晾衣繩旁的木盆里,還泡著幾件待洗的衣物,便伸手要去端,想一并幫著洗干凈。“使不得,使不得!”老奶奶忙上前攥住我的手腕,掌心粗糙卻溫暖,“你們來看看我們就好,哪用干活?快歇著嘮嘮嗑!”老爺爺也幫著勸,從屋里搬來板凳擦了又擦。從閑聊中得知,老兩口的孩子常年在外地打工,一年也回不來幾次,平日里就只有他們倆守著這個小院。聊到這兒,氣氛突然安靜了,老奶奶捻著衣角,緩緩開口:“前陣子我住院,沒敢跟他們說,怕他們分心。”她的目光飄向院外,眼角悄悄泛起一層紅意。老爺爺接過話頭,語氣里滿是體諒:“如今日子好了,政府給的補助夠花,還有這些娃娃們來看咱,知足了。”可那深深的皺紋里,仍藏著歲月車輪碾過的艱辛,記錄著無人知曉的不易。
臨別時他們站在院門口反復道謝,望著我們漸遠的背影,卻一直不肯挪步。那一刻我突然懂得,我們志愿服務的意義也許就是用片刻的陪伴,為老人孤獨的歲月帶來幾分暖意。
另一次相逢是在養老院,那里的氛圍熱鬧了許多。我們為老人們換了舊床褥、輕捶腰背、梳頭發,指尖的溫度悄悄傳遞著暖意。表演環節,一位老奶奶清了清嗓子唱起了《世上只有媽媽好》,熟悉的旋律在房間里響起,簡單的歌詞里藏著最純粹的情感。還有位老爺爺,起初總躲在房間里,后來被歡聲笑語吸引,悄悄推開一條門縫張望。我們笑著邀他進來,剛坐下時還拘謹地雙手放膝,可聽見身旁聊起孩子,眼神忽然亮了,不再繃著身子,從袋子里掏出一個精致的小盒子:“我孩子在大城市上班,這是前兩天剛寄來的當地特產……剛剛打電話說,忙完這陣子就帶大孫子回來,陪我住幾天。”他眼角褶皺的笑意,讓整個人都有了松弛感。旁邊的老奶奶聽得笑出聲:“是呀,咱住這兒有人照顧,不用讓孩子們掛心,他們可以放心闖蕩,過好小日子……”老爺爺默許地點點頭:“年輕人,精彩地活吧!”一句簡單的囑托,承載了對后輩的期許。
當秋風再次裹著清淺的菊香,悄然拂過肩頭,才發覺重陽的暖意原來從不曾是轉瞬即逝的風景。一句輕聲的問候、一次短暫的陪伴、一個溫暖的擁抱,便足以熨帖歲月的褶皺,點亮他們沉靜的日子,讓陪伴溫柔歲月的罅隙,讓惦念融化時間的涼意。(龍鋼公司 王澤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