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本增效、控虧增盈,既需要戰略層面上的謀篇布局,也需要充分發揮基層一線職工的主觀能動性,為響應企業提質降本的號召,漢鋼公司基層一線員工將自身專業技能與生產實際深度融合,通過一系列“小投入、大產出”的技術改造,在保障生產穩定順行的同時,將“過緊日子”轉化成實實在在的降本源泉。
10毫米墊片巧“延壽” 銅板煥新省成本
“陳師,太感謝了,你可幫我們解決了大難題!”板材作業區維修班長姚京書緊握著軋鋼廠線切割工老陳的手感激說道。
都是身邊的同事,是什么事讓小姚發出這樣的感嘆呢?
原來,這是因為板材切頭定尺剪的關鍵部件銅板,其使用壽命周期即將結束。監測數據顯示,當前磨損已接近3毫米的警戒線。根據設備運行規范,當銅板磨損達到6毫米時,剪機將因間隙過大、精度喪失而影響剪切節奏。然而,當前板材精整剪切區域并無大規模設備檢修計劃,如何在保障連續穩定生產的前提下,有效延緩銅板磨損、延長其使用壽命,這成為亟需解決的問題。
換新件,成本高、周期長,且一時半會兒備件還不能回貨。
面對要充分保障生產的現實難題,兩人最終決定“精打細算”搞技改。他們采用線切割機床加工10毫米特制墊片,安裝于面板彈簧壓蓋處,相當于在彈簧原有基礎上增加了預壓縮量,直接減小了彈簧施加在銅板及相關部件上的最終工作壓力,確保了剪機精度和長時間穩定運行。
這“10毫米的智慧”,沒花大價錢,卻解決了生產問題,又省下相應成本,正是緊日子里“小技改”護航生產的生動實踐!
廢鋼“點金”變頂絲 “火線衛士”年省十萬
高線軋機轟鳴的生產線上,“火線衛士”導衛頂絲正承受著最嚴酷的考驗,每一次意外的堆鋼,都像一場小型爆炸,狂暴的沖擊力瞬間使得鎖緊導衛頂絲扭曲變形,直接報廢。以往,這種關鍵小備件消耗量驚人,平均每月要更換近20根,按照采購成本500元/根計算,一年下來就是近12萬元的硬性支出。
“我們內部有沒有能變廢為寶的金點子,讓此項備件成本再降低呢。”面對當前既要兼顧生產,又要降低工序成本的總要求,軋鋼廠軋機裝配機加班的精英們站了出來,響亮地回答到:“咱們自己造!”
說干就干,他們盯上了角落里一些早已被判定為“報廢”的圓鋼殘次品,通過作業區現有的車床、銑床等設備,機加班的精英們巧手翻飛,量尺寸、車螺紋、銑四方……硬是將這些“廢料”點石成金,精心加工成符合標準、強度達標的頂絲備件。
“金算盤”一打,原材料成本果真顯著下降,依托作業區自有設備和技術力量,每根自制頂絲的綜合加工成本僅約50元,對比原來500元/根的采購價,每根自制頂絲節省成本高達450元,按月均消耗20根計算,一個月就能省下9000元,這成為基層降本增效的一大亮點。
巧手“縫補”啃“硬骨” 自主修復省萬金
在軋鋼廠軋機裝配作業區生產現場,那臺服役多年的軋機最近有點“鬧脾氣”。
高線裝配導衛班的師傅們敏銳地發現,軋機軸承座由于長期“疲勞作戰”,關鍵部位出現了磨損。這看似不大的“小毛病”,卻引發了“大麻煩”,在軋機裝配上線后,軋輥像“坐不穩”似的開始“串輥”,不僅使得裝配質量大打折扣,更直接威脅著上線后生產的穩定運行。
如果更換全新的軸承座,一個備件動輒數萬元,采購周期還不短,在當前企業“過緊日子”的大背景下,這顯然不是最優解。
“不能等、不能靠,我們自己想辦法!”該廠高線裝配導衛班班長一聲號召,班組技術骨干迅速行動起來,他們聯合機加班的技術能手組成攻關小組,大家圍著這臺“老伙計”反復“會診”,目光最終聚焦在磨損的軸承端蓋上。
能不能通過精密的“微創手術”修復它?
合力“會診”得到解決思路后,兩個班組的精英們迎難而上,憑借精湛的車削技藝,他們小心翼翼地依據磨損量對軸承端蓋進行精準再加工。車刀旋轉,鐵屑飛落,每一微米的進刀量都凝聚著專注與嚴謹。
經過數天的精細操作,這臺軋機軸承端蓋的配合尺寸被完美修復,使得“鬧脾氣”的軋機變得溫順起來。據估算,本次自主修復行動,將直接節約備件及外委成本 5.5 萬元以上,更重要的是它還有能效規避了因停產帶來的其他間接損失。
實踐證明,“過緊日子”并非被動壓縮,而是激發智慧、深挖潛能的契機。漢鋼公司基層一線員工立足崗位,精打細算,用小技改、巧心思,在細微之處摳效益,為企業控虧增盈貢獻出自己的光和熱,同樣,這些靈動的“小技改”,正是企業精益管理活力與韌性的最佳體現。(陳 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