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龍鋼公司煉鋼工序深入踐行“四種經營理念”,立足生產實際深挖潛力,充分激發基層職工創新活力。通過推進一系列“小投入、大產出”的自主改造、工藝升級和設備修復項目,推動降本增效工作向精細化管理、多元化創效、全員化參與轉型。
精準改造:從“晃動浪費”到“定點降耗”
“曉棟,你設計的這個卡槽太實用了,不僅操作方便,每個月還能省不少保護渣!”煉鋼車間中包工卞龍龍對著張曉棟豎起大拇指。這背后,是一場源于生產現場的“微創新”實踐。
此前,中包結晶器添加保護渣時,常因設備晃動導致物料撒漏。崗位工卞龍龍發現這一問題后提出:“要是能讓保護渣不撒出來,不就能直接節約費用了?”針對這一創效難點,技術骨干張曉棟深入現場反復勘測,創新設計出三角式固定卡槽,使加渣管噴頭與結晶器實現同頻振動。改造后,連三工段每月節約保護渣2~3噸,年節約費用10.7萬元,同時提升了鑄坯表面質量的穩定性。
高溫克星:雙油路潤滑延長軸承壽命
“連鑄區域溫度高,油路系統總受影響,得想辦法延長軸承壽命。”維修班長劉斌與工友杜豪杰在設備巡檢時展開討論。“要不試試雙油路改造?用兩條獨立油路給軸承潤滑,說不定能解決高溫缺油的問題。”杜豪杰的提議得到大家認可。
維修團隊迅速行動,針對難題,精準設計油氣潤滑雙油路系統。通過對軸承不同部位分路供油,確保潤滑劑均勻覆蓋關鍵部件,有效避免因局部缺油造成的磨損。改造后,連三工段44個軸承座平均壽命延長2個月,年減少更換頻次50次,綜合節約備件及人工費用3.2萬元,大幅降低了高溫環境下的搶修風險。
變廢為寶:活塞桿自主修復術
“修舊利廢是降本增效的‘富礦’,要引導職工把故障設備‘點石成金’,讓廢舊物資‘換崗復用’。”在連鑄維修班前會上,工段長彭方寶的話引起職工共鳴。
針對維修區單價超萬元的液壓剪活塞桿報廢問題,老技師馬根生主動攻關,提出“腐蝕補焊+凹坑修復”的自主修復方案,巧妙利用動力工段退下來的廢舊布袋,為修復后的液壓剪活塞桿制作保護套,讓報廢部件“重獲新生”。經修復的活塞桿可繼續使用3個月,單件修復創效6550元,年節約備件采購費用10.5萬元。“這些項目看似微小,卻彰顯了一線員工的智慧。把日常搶修經驗轉化為創新方案,用‘小切口’解決‘大問題’,才能讓降本增效落地生根。”彭方寶說。
如今,在龍鋼公司,從崗位工到技術骨干,從日常操作到設備改造,全員參與創新創效的氛圍日益濃厚。一個個“金點子”不斷轉化為“實效益”,在“緊日子”里撿出“金豆子”,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動力。(龍鋼公司 郭曉香 彭方寶)